图片
方氏头针是由方云鹏教授创立的一种头针疗法,其理论基础结合了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上的投影和中医经络学说。以下是方氏头针的穴位分布特点和临床应用:
一、穴位分布特点
图片
方氏头针将头部分为7个刺激区和21个穴位,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区域:1.伏象(总运动中枢)
定位:位于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之间,形似伏于头部的人体缩影。分为头颈部、上肢部、躯干部和下肢部四个分区。
功能:总督全身运动神经功能,调节阳经经气活动。
主治: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如中风偏瘫、高血压、腰扭伤等。
2.伏脏(总感觉中枢)
定位:位于前额两侧,分为上、中、下三焦,形似人体内脏和皮肤的缩影。
功能:调节全身感觉功能,尤其是皮肤和内脏的感觉异常。
主治:内脏疾病(如胃痉挛、痛经)和皮肤感觉异常(如皮肤瘙痒、荨麻疹)。
3.倒象(运动中枢)
定位:位于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区,按人体倒置排列。
功能:管理对侧躯干和四肢的运动功能。
主治:中风偏瘫、三叉神经痛、小儿麻痹等。
4.倒脏(感觉中枢)
定位:位于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区,按人体倒置排列。
功能:管理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功能。
365建站主治:感觉障碍、肠麻痹、偏头痛等。
5.其他功能穴位
包括思维、记忆、说话、书写、运平、信号、听觉、嗅觉、视觉、平衡、呼循等21个穴位,分别对应大脑皮层的不同功能中枢。
图片
二、临床应用
方氏头针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脏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具体包括:
1.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偏瘫:刺激伏象、倒象,改善运动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刺激舞蹈震颤控制区,缓解震颤和肌肉强直。
2.疼痛性疾病
偏头痛:刺激感觉区,快速缓解疼痛。
腰腿痛:刺激伏象下肢区,配合活动患肢。
3.内脏疾病
胃痉挛、痛经:刺激伏脏中焦区,调节内脏功能。

高血压:刺激思维、呼循穴,调节血压。
4.精神心理疾病
失眠、焦虑:刺激思维、记忆穴,调节情绪。
记忆力减退:刺激记忆穴,改善认知功能。
5.五官科疾病
耳鸣、耳聋:刺激听觉穴,改善听力。
视力障碍:刺激视觉穴,缓解眼部症状。
三、操作要点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1.进针角度:针体与头皮呈15~30°,沿皮下刺入帽状腱膜下层。
2.刺激手法:快速捻转(200次/分)或提插,持续1~3分钟,留针20~40分钟。
3.注意事项:严格消毒,避开瘢痕和感染部位;中风急性期、高热、心力衰竭者慎用。
方氏头针通过精准定位和科学操作,在临床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尤其对脑源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