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如脉缓,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从平胃散。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脉虚而血弱,于四物汤中摘一味或二味,以本显证中加之。或真气虚弱,及气短脉弱,从四君子汤。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多少,从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正药中。
【小白按】这一段,是从胃病谈起,也就是以阳气为立足点,纵论脾胃居中,灌溉四旁不力而分别导致的脉证并治方。大家知道,脾胃居中,影响四方,即左肝右肺,上心下肾也。大家学习过《伤寒论》的,也知道,在中焦,脾胃是夫妻,胃与大肠是兄弟。若胃有病,首先会累及其“妻”,脾也;其次会累及其“兄弟”,大肠也。通过学习《伤寒论》,我们也知道,在仲景师的思路里,湿与湿邪显然不同,以前我们在讲《伤寒论》时说过,湿邪有脾的问题,影响到脾;而湿,只是胃中有湿,并不见得脾的问题。这一节之平胃散证,即是从胃之湿邪,犯到脾,或侵犯到大肠。湿邪犯脾,脾主四肢,会出现四肢不收;脾阳因湿邪所困,会出现怠惰嗜卧。这,是从胃之湿邪,由脾来分担其责了,因为脾胃是夫妻;假如,从胃之湿邪,由大肠来分担其责,胃与大肠是兄弟,这完全是有可能的,那么就会导致大便泄泻,湿邪犯大肠也。治方是从平胃散,燥湿理气调脾胃也。大家由此可以看出,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深得仲景之法也。
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如果中土脾胃有虚,中土阳气不得左顾于肝,便见脉弦,提示中土邪犯于肝也。当此时,并没出现小柴胡汤证,只是中土阳气受限,不得与左部阳气顺接,气弱自汗,气弱是脾胃阳气弱,自汗,汗是血之外层,脾胃阳气不得与左部阳气顺接,导肝胆部阳气受损不得顾护里阴,从而致汗出。这一病理,与小柴胡汤证相类同也。四肢发热,是脾阳虚发热,脾主四肢,脾阳有虚,不得与四肢阳气顺接,致四肢阳气“溢而热”。太阴为病,手足温也。或大便泄泻,注意这里的大便泄泻,病机与前边那个不同。平胃散中的大便泄泻,是湿邪犯大肠;这里的大便泄泻,是肝主疏泄不利所致。皮毛枯槁,发脱落。中医认为肝肺是一组气机,既然肝疏泄有问题,必会影响到肺,肺主皮毛,发为血余也。咱们学中医,贵在有整体观念也。治方从黄芪建中汤,重治中焦脾胃,兼济肝肺也。
脉虚而血弱。脉之所以虚,提示阳虚了,会有一点肾的干系了。伤脾阳过之,便会伤及到肾阳。此处,便是如此。血弱,提示邪气并没“直下”伤肾,而是有一点伤到肾,脉虚了,邪气力量的一部分伤到肝处去了,造成血弱。此处的血弱有二个原因:一是肾虚了,水不涵木了;二是中土邪气犯肝,致肝血弱。怎么办?在治中焦脾胃的方子中加一点四物汤中的药味。至于加什么?看情况,如果肾的问题突出一点,发冷,腰疼之类的,就加熟地类;如果肝的问题突出些,胸胁部不适,就加一点当归类的。
或真气虚弱,及气短脉弱,从四君子汤。真气,初责之于脾,其次在心肾。如果出现气短脉弱,真气虚弱的问题,当从四君子汤治之。四君子中有人参,有茯苓。人参可补脾气及肾气,取茯苓以安心神。这是,中土不病,不得“灌溉”心与肾也。
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多少,从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正药中。这里的渴原因是胃中湿邪化热,因为小便色赤黄,说明虽有小便闭涩之问题,但并不能责之于肾阳失司也,关键矛盾点还在胃,胃中湿蒙邪发热。这时候,就要考虑用王苓散,但要去桂,去桂,是因为问题没有到肾这一层,主要责任没有到肾阳失司的地步。这些,我们都要明白。
站群论坛2021/11/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