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7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297天。
尊敬的林佳明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你们好,最近在看一些感冒,咳嗽的病人。
对于外寒里热的几个方子选择起来还是有些困难,麻杏石甘汤,大青龙,大柴胡,柴葛解肌汤。
这几个方子呢,好像都是外寒里热的,比如说麻杏石甘汤,平常的话就咳或者发烧啊,这种也是外寒里热的。
大青龙的话按书上讲有外寒表不解又有烦躁的。
大柴胡的话外有寒未解有便秘的这种就用大柴胡。
还有柴葛解肌汤的话,就是外寒表未解内又有郁热的。
几个方子好像都是外寒里热的情况,用起来有时还是有些纠结,希望师父及各位师兄师姐指点迷津。
跟诊之余,我跟刘敏进行了讨论。
刘敏:林老师师兄提到的问题,我也有迷惑,对于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大柴胡汤和柴葛解肌汤这几个治疗外寒里热的方子有点混淆,你能给我讲讲它们的区别吗? 我:当然可以。
这几个方子虽然都针对外寒里热,但各有特点。先看麻杏石甘汤,它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组成。
原文说“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要用于肺热喘咳。
石膏在这个方子里用量比麻黄多一倍左右,石膏性寒,味辛、甘,归肺、胃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在这里重点清泄肺热,还能制约麻黄的温燥。
麻黄平喘,杏仁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
像小孩肺炎或支气管炎,有发热、咳嗽厉害、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渴、舌苔黄、脉数等肺热表现时,就可以用。 刘敏:那大青龙汤呢? 我:大青龙汤也来自《伤寒论》,有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这些药。
条文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它适用于外感风寒重且体内郁热致烦躁的情况。
这里的石膏也是清里热、除烦躁,和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一起寒温并用、表里双解。
比如流感患者恶寒厉害、高热、全身酸痛、无汗、烦躁口渴,用大青龙汤能让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散风寒,石膏清里热除烦躁,再加上其他药调和脾胃防发汗太过。
不过这方子发汗强,身体虚弱、多汗或孕妇不能用,不然会大汗伤阳。 刘敏:大柴胡汤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生姜、大枣、大黄组成。
《伤寒论·少阳病篇》讲“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也提到“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它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像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大黄在这方子里很关键,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有泻下攻积等作用。
和枳实一起通腑泻下阳明热结,缓解腹痛、便秘等阳明腑实症状。
与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邪热配合,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站群论坛患者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呕吐、心下痞硬、腹痛、大便不通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等症状就适用。
但方中苦寒药多,脾胃虚寒的人要用干姜、党参等顾护脾胃,而且大黄用量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中病即止,避免伤正气。 刘敏:那柴葛解肌汤呢? 我:柴葛解肌汤出自明·《伤寒六书》,包括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
《伤寒六书》卷 3 记载“治足阳明胃经受邪,目疼,鼻干,不眠,头疼,眼眶痛,脉来微洪,宜解肌,属阳明经病,其正阳明腑病,别有治法”
常用于外感风热、邪郁肌表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葛根退热、生津,引药力上头面,缓解头痛等症状;
柴胡和解少阳邪;
羌活、白芷助葛根发散表邪,分别治太阳经和阳明经头痛;
石膏、黄芩清泄里热;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桔梗宣肺利咽;
芍药、甘草和营泄热防辛散太过伤阴。
患者发热、头痛剧烈(尤其前额和眼眶周围)、鼻干、流黄涕、恶寒渐轻、心烦不眠、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搏浮数微洪时,用这个方子能疏散外邪、清除里热。 刘敏:那这四个方子中都有的石膏和大柴胡汤中的大黄,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我:这两者区别还挺明显的。
石膏性大寒,味辛、甘,归肺、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侧重于清解肺胃实热,像在前面几个方子中,主要针对高热、烦渴、喘咳等肺胃有热的症状。
而大黄性寒,味苦,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它的泻下攻积作用突出,能把胃肠里的实热积滞排出去。
在大柴胡汤里,就是通过通腑泻下阳明热结来治疗阳明腑实证,还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应用范围更广,像血热出血、瘀血阻滞等病症也能用到。
在使用注意上,石膏大寒,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要慎用;
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女性一般要慎用或忌用,而且它泻下力强,使用时要注意中病即止,防止损伤正气。 刘敏:这下我清楚多了,谢谢你! 我:不客气,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
林佳明,主任医师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中医25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