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膏药的多元剖析:种类、制作与配方探究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摘要: 膏药作为中药传统剂型,在医疗领域应用历史悠久。本文详细阐述了膏药的种类划分,深入解析了常见膏药如狗皮膏、追风膏等的制作方法及中药配方,展示了膏药在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等多种病症方面的独特价值。同时,融入了现代医学在膏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新型膏药的配方、制剂创新等内容,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膏药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传统膏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
一、引言
膏药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体现,以其独特的给药方式和显著的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通过皮肤渗透,使药物直达病所,避免了口服药物的首过效应,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膏药领域也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对传统膏药的种类、制作方法及中药配方进行全面梳理,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有助于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二、膏药的种类
2.1 黑膏药
黑膏药以油与黄丹为基质 。在传统制作过程中,通常选用植物油,如麻油、棉籽油等,将其与黄丹在高温下熬炼。黄丹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使油和黄丹形成膏状物质 。黑膏药质地较为细腻,具有良好的粘性和延展性,能长时间贴敷于皮肤,药效持久。它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因其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在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 。
2.2 白膏药
白膏药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 。宫粉在白膏药的制作中与油相互作用,形成不同于黑膏药的膏体。白膏药相对质地较为轻薄,颜色较浅 。其在治疗一些外科疮疡、皮肤疾病等方面有一定应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由于其基质特点,白膏药在皮肤的渗透性和亲和力方面有独特之处,更适合一些皮肤较为敏感的患者 。
2.3 松香膏药
松香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 。松香是从松树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树脂,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制作松香膏药时,常将松香与其他辅料配合,以调整膏药的粘性、硬度等特性 。松香膏药在治疗一些风湿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病症上有应用,其具有祛风燥湿、生肌止痛等作用 。但由于松香的特性,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对皮肤的刺激性等问题 。
三、常见膏药的制作方法及中药配方
3.1 狗皮膏
站群论坛
3.1.1 药方组成
狗皮膏的药方组成丰富,包含枳壳、青皮、大枫子、赤石脂、赤芍、天麻、甘草、乌药、牛膝、独活、黄柏、补骨脂、威灵仙、生川乌、续断、白薇、桃仁、生附子、川芎、生草乌、杜仲、远志、穿山甲、香附、自术、川楝子、僵蚕、小茴香、蛇床子、当归、细辛、菟丝子、陈皮、清风藤、木香、肉桂各10克;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樟脑各5克 。
3.1.2 药物制作
首先,除樟脑外,将木香、肉桂、轻粉、儿茶、丁香、乳香、没药、血竭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这一步骤确保了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均匀分散在膏药中,便于发挥作用 。
然后,将其余枳壳等34味药物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炸枯药物的过程是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植物油中,而炼至滴水成珠则是判断油的炼制程度,这关系到膏药的质量和粘性 。
接着,另取黄丹750 - 105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黄丹的加入使油转化为膏体,浸泡于水中是为了去火毒,减少膏药对皮肤的刺激性 。
最后,取膏用文火熔化,将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狗皮(或其他兽皮)上,即得 。这样制作出来的狗皮膏,药物成分均匀分布,便于使用 。
3.1.3 功效与主治
狗皮膏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风寒湿痹,腰腿疼痛,肌体麻木,跌打损伤等病症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痹痛、麻木等症状 。狗皮膏中的多种药物成分,如川乌、草乌、细辛等能祛风散寒;当归、川芎等能活血通络;乳香、没药等能止痛,共同发挥作用,缓解病症 。
3.1.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将狗皮膏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每张狗皮膏的净重通常为15克或30克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在皮肤破损处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
3.2 追风膏
3.2.1 药方组成
追风膏的药方包括牛膝、桃仁、麻黄、当归、生草乌、红大戟、天麻、羌活、穿山甲、细辛、乌药、白芷、高良姜、独活、赤芍、海风藤、红花、威灵仙、肉桂各50克;地黄、熟地黄、续断、苏木各24克;五加皮、蛇蜕、生川乌各12克;蜈蚣15克;乳香、没药、雄黄、血竭、檀香各7.4克;冰片、麝香、丁香各2.4克 。
3.2.2 药物制作
首先,将肉桂、乳香、没药、血竭、丁香、檀香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与冰片、麝香配研,过筛,混匀 。这些药物多为芳香走窜或贵重药物,单独处理能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 。
然后,将其余牛膝等26味药物均碎断,与食用植物油4800克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 。这一步骤与狗皮膏的制作类似,使药物有效成分融入油中 。
接着,另取黄丹1500 - 2100克,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黄丹的作用与在狗皮膏制作中相同,浸泡水中去火毒 。
最后,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或纸上,即得 。
3.2.3 功效与主治
追风膏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等病症 。其药物组成针对风湿之邪侵袭人体,气血痹阻的病机,通过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品,改善症状 。
3.2.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加温软化,贴予患处 。每张追风膏净重12克 。在使用时,同样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有不适及时揭下膏药 。
3.3 万应膏
3.3.1 药方组成
万应膏的药方有川乌、草乌、生地、白蔹、白芨、象皮、官桂、白芷、当归、赤芍、羌活、苦参、乌药、甘草、独活、玄参、大黄、木鳖子、穿山甲各15克;麻油2500克;黄丹适量 。
3.3.2 药物制作
先将上述药物粉碎为细末 。每用1大匙,醋煮粟米粥,入药趁热搅匀,摊在帛子上,裹痛处 。这种制作方法较为独特,通过醋煮粟米粥与药物混合,可能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
3.3.3 功效与主治
万应膏具有活血止痛,健骨生肌的功效 。主要用于骨折损伤等病症 。方中多种药物如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等活血止痛;象皮等有生肌作用,共同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疼痛的缓解 。
3.3.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裹痛处后,如得痛定,每日1次,洗换新药 。该膏药的处方源于《圣济总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处的清洁,按要求更换膏药 。
3.4 伤湿止痛膏
3.4.1 药方组成
伤湿止痛膏的药方包含生川乌、生草乌、公丁香、马钱子、肉桂、乳香、没药、防风、薄荷脑、冰片、椰子油各960克;骨碎补、山奈、老鹳草、荆芥、五加皮、落得打、樟脑、凡士林各1.92千克;白芷、干姜各2.98千克;颠茄浸膏、冬青油、芸香膏各1.42千克;橡胶1.536千克;汽油4.32千克;羊毛脂3.84千克;氧化锌1.92千克;松香1.536千克 。
3.4.2 药物制作
伤湿止痛膏的制作较为复杂,由于涉及多种化学原料和药物,具体制作过程请参阅《中药制剂手册》 。其制作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各种原料的比例和制作工艺,以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疗效 。
3.4.3 功效与主治
伤湿止痛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风湿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方中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如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等 。
3.4.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贴患处 。在使用伤湿止痛膏时,要注意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等黏膜部位,如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
3.5 红油膏
3.5.1 药方组成
红油膏由九一丹10份、东丹1份半、凡士林100份组成 。
3.5.2 药物制作
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为膏 。这种制作方法相对简单,通过将药物均匀混合在凡士林基质中,制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膏药 。
3.5.3 功效与主治
红油膏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 。主要用于溃疡久不收口 。九一丹等药物具有祛腐作用,能去除溃疡表面的腐肉,促进新肉生长,凡士林则起到滋润和保护创面的作用 。
3.5.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将药膏摊在敷料上,贴患处 。该处方源于《中医伤科学讲义》,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如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
3.6 活血膏
3.6.1 药方组成
活血膏由自陶土200份、黄柏、栀子各10份、樟脑、薄荷各1份、蜜糖适量组成 。
3.6.2 药物制作
将上述药物共为细末,水、蜜各半调制成膏 。这种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通过水和蜜的调和,使药物形成膏状,便于外敷 。
3.6.3 功效与主治
活血膏具有散瘀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方中黄柏、栀子清热凉血;樟脑、薄荷清凉止痛;自陶土等可能有助于药物的附着和渗透,共同起到散瘀止痛的作用 。
3.6.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将药膏外敷患部 。该处方源于《陈修园医书》,在使用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避免在皮肤破损严重处使用 。
3.7 消肿膏
3.7.1 药方组成
消肿膏的药方有五灵脂500克、穿山甲150克、红花、栀子、乳香、没药、大黄、桃仁、合欢皮、血竭各100克、冰片10克 。
3.7.2 药物制作
将上述药物粉碎为细末 。每用1大匙,醋煮粟米粥,入药趁热搅匀,摊在帛子上,裹痛处 。这种制作方法与万应膏类似,借助醋煮粟米粥促进药物的融合和渗透 。
3.7.3 功效与主治
消肿膏具有活血止痛,健骨生肌的功效 。主要用于骨折损伤等病症 。方中多种药物如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止痛;穿山甲、血竭等有助于接骨生肌 。
3.7.4 用法与说明
使用时裹痛处后,如得痛定,每日1次,洗换新药 。该处方源于《圣济总录》,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更换膏药,以促进病情恢复 。
3.8 白鲫鱼膏
3.8.1 药方组成
根据《清太医院配方》,白鲫鱼膏的组成包括鲫鱼八两(250克)、火麻仁五钱(15克)、乳香五钱(15克)、没药五钱(15克)、巴豆五钱(15克)、轻粉五钱(15克)、土贝母一两(30克)、柳、桃、榆、槐、桑枝各1尺(各33厘米) 。
3.8.2 药物制作
首先,将上述药物与香油十二两(373克)一同浸泡3日 。浸泡过程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
然后,将浸泡好的药物加热熬至药枯,去除药渣并滤净 。
接着,将药油炼至滴水成珠,离火后加入铅粉十二两(375克)搅拌,待其成膏 。铅粉的加入使药油形成膏体 。
最后,将制成的膏药用油纸摊成膏药 。用时,略烘烊,贴于患处 。
3.8.3 功效与主治
白鲫鱼膏具有拔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发背,对口,乳痈,流注,痔漏,附骨疽,日久顽疮、冻疮,裂口等 。方中巴豆、轻粉等具有拔毒作用;乳香、没药等活血生肌,共同促进疮疡的愈合 。
3.8.4 临床医案
白鲫鱼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发性疖肿、蜂窝组织炎、乳腺炎、淋巴结炎、痔疮等 。在癌痛治疗方面,鲫鱼膏加减贴敷方治疗肝肺癌晚期疼痛168例,药物鲜鲫鱼二两,生山药100克,麝香0.5克,元胡30克,川楝子30克,细辛3克 。制成糊状,根据病变部位及面积,均匀敷于白色棉布上 。在贴敷前把需贴部位用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然后贴敷于上,每帖5 - 7日 。结果显示:112例疼痛消失,39例疼痛减轻可以忍受,17例疼痛无减轻 。112例显效中,贴敷后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13个月,最短者1月20日 。39例有效止痛时间持续长者6个月,短者2个月10日 。
3.8.5 方解
白鲫鱼膏主要用于治疗疮疡溃破,日久不敛 。方用巴豆、轻粉拔毒,合以乳香、没药活血敛疮 。临床应用以疮疡溃破、脓出不净、疮口不敛为辨证要点 。
四、现代医学在膏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4.1 彝医水膏药
4.1.1 配方拓展与创新
传统彝医水膏药原本由3味彝药构成,在现代医学研究的推动下,其配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研究人员通过对彝药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对病症治疗需求的分析,筛选出更多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加入配方中 。这不仅丰富了药物的功效,还可能针对不同病症的复杂病理机制发挥综合治疗作用 。
4.1.2 制剂创新
在制剂方面,依托乙醇提和水提的现代提取技术进行了创新 。乙醇提取能够有效地提取出药物中的脂溶性成分,而水提则能获取水溶性成分 。通过合理组合这两种提取方式,使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全面地被提取出来 。这种创新的制剂方法有助于提高膏药的疗效,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
4.1.3 疗效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彝医水膏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递质的调节,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有关 。在促进骨细胞生长活跃方面,膏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刺激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折愈合和骨损伤修复 。同时,它还能增加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消除水肿及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临床研究显示,该膏药对于多种骨伤科疾病,如骨折、跌打损伤、骨关节炎等,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4.2 神极鹤古贴
4.2.1 配方特点
神极鹤古贴主要由川芎、当归、天麻、杜仲、珠子参、野当参、何首乌、龙胆草等 50 余种名贵药材组成。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在方中可促进气血运行,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 。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对于因血虚或血瘀导致的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天麻,归肝经,善于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等,对于因肝阳上亢或风邪侵袭导致的肢体不适有缓解之效 。
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作用,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珠子参具有补肺、养阴、活络、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等,在方中可能与其他药物协同,增强对机体的滋养和调理作用 。野当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有助于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何首乌制用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用可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在方中可根据其不同炮制方法发挥相应作用 。龙胆草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可清下焦湿热及肝胆实火,对于因湿热或肝火上炎引起的不适症状有调理作用 。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君臣佐使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补益肝肾等综合功效 。
4.2.2 工艺与优势
神极鹤古贴采用乙醇提取中药的先进工艺,这一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乙醇能够高效地溶解中药中的多种有效成分,经过科学的提取流程,能达到 99%的提取率,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中药的精华 。在提取过程中,100 公斤的药粉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只能提取出约 10%左右的浸膏,这使得最终的浸膏浓度极高 。高浓度的浸膏意味着药物分子更为密集,药物分子小,更容易穿透皮肤的角质层,从而实现更好的透皮吸收效果 。
此外,该工艺在制作过程中,对药物的成分进行了精细的筛选和优化,减少了可能引起过敏的杂质 。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反馈,神极鹤古贴表现出过敏低、无刺激的特点,这大大提高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无论是对于长期饱受疼痛困扰的患者,还是皮肤较为敏感的人群,都能放心使用 。
4.3 万密斋温养精萃保健膜
4.3.1 配方解析
万密斋温养精萃保健膜精心选取了透骨草、洋金花、寻骨风、伸筋草、乳香、没药、威灵仙和当归等中草药,还添加了人参和三七等珍贵中草药 。透骨草性温,味辛、苦,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的功效,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渗透到骨骼深层,缓解风湿痹痛、筋骨挛缩等症状 。洋金花味辛性温,有毒,具有平喘止咳、解痉定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和痉挛 。寻骨风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 。伸筋草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对于关节屈伸不利、风湿痹痛等有较好的疗效 。
乳香和没药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散瘀止痛,二者相须为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效果显著 。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的功效,善通行十二经络,为治风湿痹痛要药 。当归如前文所述,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可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既能止血,又能化瘀生新,对于瘀血阻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共同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舒筋通络和活血化瘀等作用 。
4.3.2 功效验证
在现代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万密斋温养精萃保健膜的功效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在清热解毒方面,通过对炎症模型的实验观察发现,该保健膜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 。在消肿止痛方面,对于跌打损伤或关节炎患者的应用研究表明,使用后能明显减轻肿胀程度,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舒筋通络的作用也体现在能够改善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在活血化瘀方面,通过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发现,它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消散 。
虽然目前关于该保健膜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但已有的成果显示出其在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治疗相关病症方面的潜力 。
五、结论
膏药作为传统中药剂型,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从传统的黑膏药、白膏药、松香膏药,到常见的狗皮膏、追风膏等,其种类多样,制作方法和中药配方各具特色,在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疡等多种病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新型膏药如彝医水膏药、神极鹤古贴、万密斋温养精萃保健膜等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膏药在配方上进行了拓展和创新,融入了更多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在制剂工艺上,采用了乙醇提、水提等现代技术,提高了药物的提取率和透皮吸收效果,并且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
然而,膏药领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进一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以提高质量稳定性、规范膏药的临床应用等 。未来,需要加强传统膏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研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挖掘膏药的潜在价值 。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膏药,并密切关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推动膏药这一传统剂型在现代医学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现行版.
[2] 中医方剂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中医方剂大辞典[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