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补益之品后,常见口干咽燥、脘闷纳呆、大便黏滞等症,此乃药力壅滞之象。中医素有"虚不受补"之说,然究其根本,多因补法失当所致。
脾主运化,肾司封藏。虚劳诸证中,脾肾双亏者最为常见,医家常投党参、白术以健脾,熟地、山茱萸以滋肾。然此类药物质地滋腻,易困阻中焦气机,正如《景岳全书》所言:"补药之滞,不在药性,而在配伍失宜。"临床常见患者服后反现腹胀嗳气、舌苔白厚等症,此非虚不受补,实乃气机壅塞之兆。
针对此症,金元四大家李东垣首倡"补中寓行"之法,尤善用砂仁配伍补益药。砂仁辛温芳香,归脾、胃、肾经,具醒脾化湿、行气温中之效。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凡用补益之剂,必佐辛香流动之品,如砂仁者,能令补药得力而不壅。"其理在于砂仁能疏通气机,化解熟地之滋腻,疏导白术之壅滞,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典型如香砂六君子汤,以四君子汤为底健脾益气,配伍木香、砂仁行气醒脾。方中砂仁用量虽轻(常用3-6g),却能引药入脾络,激发党参、白术之补益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砂仁挥发油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其机制与中医"醒脾助运"理论不谋而合。对于脾虚久泻者,李东垣常以砂仁配伍炒白术,既固肠止泻,又防白术壅滞之弊。
在补肾填精方面,砂仁更具独特价值。如治疗肾精亏虚之耳鸣健忘证,在熟地、龟甲等厚味填精药中,佐以砂仁,既能引药入肾经,又可防滋腻碍胃。
站群论坛《本草汇言》载:"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对于更年期潮热盗汗属脾肾两虚者,以砂仁配伍生地、知母,既可制约寒凉药伤中之弊,又能助阴精化生。
需特别注意,砂仁入药讲究用法:后下轻煎以保其芳香之气,或研末冲服增强行气之效。调补期间当忌食生冷黏腻,辅以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导引,以助气机升降。
正如《医宗必读》所云:"善补虚者,必通其道;善用补者,必佐以行。"唯有补中有通,方能令脾肾得滋,元气自生。